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 索 引 号:370403/2016-00619
  • 主题分类:统计公报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13年03月2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13年03月28日
  • 标  题:薛城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效力状态:有效

薛城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薛 城 区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薛城区统计局      

(2013年3月28日)      

    

2012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城市转型战略,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一、综合      

经济总量大幅攀升。2012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24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95.58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比为4.7:79.4:15.9,人均GDP达到50381元,同比增长8.8%。      

二、农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23.76亿元,同比增长7.5%;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1.69亿,同比增加4.8%。其产值结构比为55.36:1.77:38.2:0.51:4.16;粮经比例保持在81:19。    

粮食产量有所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20.52万吨,同比增长6.7%。其中夏粮总产10.7万吨,同比增长14.7%;秋粮总产9.82万吨,下降0.9%。      

林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工造林704公顷,育苗面积120公顷,零星植树460万株。    

畜牧业生产总体增势良好。年末牛存栏 0.62万头,下降0.8%;年末猪存栏12.78万头,增长0.3%;年末羊存栏8.99万只,减少2%;年末家禽存栏152.12万只,增长6.4%。全年肉类产量2.6万吨,增长4.3 %。      

渔业生产略有增长。水产养殖面积 486公顷。水产品产量1260吨,同比增长0.96% 。其中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1205吨,同比增长1.09%;淡水捕捞水产品产量55吨,同比下降1.79%。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83万公顷。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农用机械总动力27.52万千瓦。机耕面积1.95万公顷,机播面积3.52万公顷,机收面积3.21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09万吨,同比增长0.8%,农用薄膜使用量232吨,同比增长4.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09万吨,同比增长0.8%,农用薄膜使用量232吨,同比增长4.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总量快速膨胀,增速回落。2012年,由于市直企业的属地统计及部分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各项指标总量快速扩张,规上工业总产值总量为原薛城区的2倍,达到了554.57亿元;由于属地统计的市直企业去年基数较大,虽然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但是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63.21亿元,同比增长5.67%,增速较上年回落6.78个百分点。工业产销总体平衡,产销率达99.38%,同比基本持平。      

工业经济效益稳中有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7.05亿元,同比增长3.36%;实现利润、利税53.32亿元和87.7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6%和2.32%。主要原因是煤炭及洗选产品价格自7月份起大幅回落,消费市场疲软不振。枣矿集团受此影响最为明显,利润总量45亿元,同比净减18.26亿元,降幅达22.76%;利税总量70.2亿元,净减17.58亿元,同比降幅20.03%。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全年增亏3866.9万元,减少利税4898万元,这两家重点、大型企业的运营不畅,对全区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施工产值25.37亿元,比上年下降3.9%,施工面积24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13%;竣工面积10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7%;竣工产值11.1亿元,同比下降11.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73亿元,增长29.9%,增幅较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投资145.04亿元,增长29.9%,增幅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主体逐渐转移。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5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61.0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3.41亿元。三次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0.4%、42.1%和57.5%,三产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成就显著。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6个,占规模以上投资项目个数的96.9%;完成投资119.07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82.10%。23个计划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64.96亿元,同比增长51.3%。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地产开发投资25.7亿元,增长1.3倍。商品房销售面积2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2%;销售额11.14亿元,同比下降14.0%。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实施。全年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72套,完成目标任务的145.0%。其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570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4002套,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竣工住房2387套。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7亿元,增长14.9%。其中,城镇42.88亿元,增长15.2%;乡村21.79亿元,增长14.3%。批发业零售额4.79亿元,增长7.8%;零售业零售额49.22亿元,增长17.1%;住宿业零售额0.26亿元,增长9.22%;餐饮业零售额10.4亿元,增长9.17%。    

六、对外经济      

对外出口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8030万美元,同比下降0.9%。其中:进口总额2213万美元,同比下降49.2%;出口总额5817万美元,增长55%。实际利用外资2537万美元,增长3.65倍。      

七、交通运输      

公路运输稳定发展。公路客运量1227万人,旅客周转量45686万人公里,分别增长2.2%和7.0%;公路货运量3412万吨,货物周转量251144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3%和5.6%。      

八、财税、金融      

税收收入进一步提高,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税收收入(国税和地税)15.54亿元,同比下降10.8%。税收占GDP的比重6.3%。地方财政收入10.67亿元,增长15.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25%部分)同比下降30.0%,营业税增长2.2%,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10.5%,个人所得税下降68.6%,城市维护建设税同比下降17.1%。财政支出15.21亿元,增长19.9%。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增长16.0%,卫生经费增长27.6%,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增长16.2%。      

存贷款余额增加,信贷结构优化。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6.05亿元,较年初增加22.98亿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8.87亿元,比年初增加23.95元,同比增长22.83%,占各项存款余额的57%。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07.7亿元,比年初增加12.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短期贷款52.39亿元,同比增长16.75%;中长期贷款46.11亿元,同比增长5.19%。    

九、科学技术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研开发取得新成果。争取省市级各类计划项目14项,获扶持资金465万元。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5项。农民技术学会协会、研究会发展到61家,设立科技示范点50个,申报专利450件,专利授权350件。运用高新技术企业60家,开发新产品189个。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厂办科研机构已达106个,科研技术人员512人。      

十、教育、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各项教育事业协调迅速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学校92所,其中,小学68所、初中9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区直幼儿园1所、职业学校1所、进修学校1所、农广校1所、体育学校1所。全区共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24所,区级规范化学校20所。全区在校学生70340人,其中小学生34207人,初中学生20963人,高中学生15170人。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年末专业演出场所4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8个,电影放映单位10个,其中影视院线2个,档案馆1个。共有区级电视台1座,电视台节目套数3套,平均周播时间50小时,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妇保、防疫及卫生院17个;病床2439张,其中医院及卫生院病床236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932人,其中执业医师1122人,执业助理医师183人,注册护士1129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获国家级比赛铜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1枚。举办省级比赛3次、区级比赛8次,参加人数10000人,业余体校1所,在校学生120人。    

十一、城市建设      

一是市政公用设施承载力有新提升。全年新建改建城区道路9条,整治改造道路面积3.3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600多盏、道路隔离护栏5000多米;特别是投资2亿多元完成调峰热源厂建设,结束了全区没有城市集中供热的历史;完成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改造工程,出水达标率100%;铺设供排水、供热、供气管网76公里;新建了垃圾转运站,购买了移动式公厕,并改造整治了城区公厕、垃圾台,城区环境卫生面貌不断改善。二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新突破。有55万平方米回迁房竣工投入使用,37万平方米完成主体建设,有的正进行装饰装修,71万平方米正实施主体或基础施工。同时,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570套。三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新改善。高标准完成了泰山南路、长白山南路以及珠江路线性森林公园、锦阳河文化休闲广场等片区道路的绿化工程,累计栽植各类苗木348万多株,铺设草皮4.6万平方米,建成生态长廊1200多米,同时对12处新建道路节点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全年新增城区绿化面积51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1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40.1%。四是城乡统筹发展有新局面。全年完成3个镇总体规划和7个村庄的规划修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万平方米,建设新型农村社区8处。市里下达的农村危房改造150户的目标任务全部按时完成,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贫困村民的居住条件。五是履行行业监管有新作为。先后对全区在建的353个、320万平方米的建筑单体实施了工程质量监督;进行建筑材料检测试验3.4万组,检测不合格1000多组;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综合性执法检查、专项检查7次,查处各类安全隐患1600多条,全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发生,死亡率为零;组织燃气安全专项检查9次,对全区液化气公司、储气站点实现了全覆盖管理;大力开展工程批后监管执法,催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近2000万元。妥善解决52起外来务工人员集体上访事件,协调清理拖欠务工人员工资6300余万元。六是工程批后监管工作扎实推进。抽调国土、规划、执法等部门人员,组建了建筑工程批后监管办公室,对城区开工建设的36项工程、415万㎡规划面积进行了监管,催缴规费2734万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就业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2万人,农业人口18.5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22.98万人,女性20.93万人。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60元,增长13.7%。人均消费性支出14917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9587元,增长15.5%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69元,增长16.9%。年末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105台、电冰箱(冰柜)77台、洗衣机102台、摩托车47辆、影碟机9台、空调机29台。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参保人数33.3万人。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征收33489万元,增长41%。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14441万元,增长37%。征缴农村养老保险费3112万元,增长406%。征缴失业保险费926万元,年末领取失业金人数865人。征缴医疗保险费4837万元,增长18%;支出4793万元,增长30%。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9535人,其中下岗失业再就业271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    

注:      

1、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规模以上工业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业为星级宾馆、饭店;限额以上餐饮业为年销售额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其他零售额为非批零住餐法人附营的限额以下产业单位零售额及非批零住餐法人的直接零售额。      

相关文章